探寻广西河池市巴马县长寿的秘密

时间:2024-10-31 09:22:08


地理环境,地势特征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在广西西北部,全县1971平方公里,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巴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传说是王母娘娘的女儿盘阳公主,为解救百姓,舍身化为甘霖,将泉水变为神仙水,以治病辟邪,使人们长寿。而巴马是闻名的长寿县,那么流经巴马的盘阳河又称为长寿河。盘阳河全长145公里可河流经巴马只有短短五、六十公里却如同画廊般,一步一景,村村如画。


百魔洞

广西是世界上著名的喀斯特地貌之一。盘阳河发源于广西凤山县,由于流经的是喀斯特地貌区域,因此数度钻入地下,成为了地下河。在巴马甲篆乡的百魔洞又流出地面。百魔洞(AAAA景区)是盘阳河上最有名气的景区,盘阳河是百魔洞的暗河。在百魔洞的出水口,人们普遍认为这里是盘阳河的源头。据说这里的水喝了能包治百病,村庄的居民们都排着队来这里取水,然而这个未经过加工处理的自来水却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巴马子民们。盘阳河从百魔洞下流出地面,如翡翠的明镜,倒映着青山的影子,蜿蜒曲折的形态下奔向远方。

百鸟岩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会形成一个惊奇的现象,那便是溶洞。百鸟岩—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百鸟岩,又名水波天窗,延寿洞,该洞是个独特的地下河溶洞,是大自然几亿年来的杰作。



百鸟岩的成因主要是在地下河水对漠斋山不断的溶蚀、侵蚀、崩塌的漫长过程中扩大而形成。洞内冬暖夏凉,适合燕子栖集,蝙蝠略飞,以此解释了百鸟岩名字的由来。从洞口透入入口处,三角形的洞口如画家定景框,把远处青山和静处翠峦,绿竹、田畴、水面和垂钓渔人组成绝美的画面。洞中钟乳石千奇百态,各肖物类,水碧石净,光环影绕,特别是伴随着游船的前行,在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个天窗而形成日光月色的光感效果及在光与影不断变幻的时光隧道中,为这个岩洞增添着一丝神秘。

巴马属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高。由于巴马几个独特气候和独特的土质、独特的空气、独特的山、独特的水,养育了大批百岁寿星,也养育了在这里生活着的世世代代的子民们。

长寿巴马,饮食文化

如果想要探寻长寿的秘诀,那么了解当地人的饮食文化及饮食结构是调研团队不可省略的一步。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调研小组特意在巴磐屯找寻当地人自己开的小餐馆,了解当地饮食文化的同时,也想品尝当地特色。据老板娘跟调研小组介绍,当地人上了岁数以后,每餐多数只吃至半饱,食物多以火麻、玉米等粗纤维食物为主,很少吃荤腥事物。多数老人晚年离不开玉米粥。与调研小组同在这家餐馆就餐的有来自浙江、四川等慕火麻油鱼汤名而来的五湖四海的游客。他们将火麻汤称作来巴马必喝的汤,是巴马人长寿的秘诀。据调研小组后来了解,巴马火麻本身具有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火麻品种的特点,其含有近2/3火麻特有的麻仁球蛋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火麻仁油也是当地人日常使用油类,高含量的脂肪酸、蛋白质、卵磷脂、油酸、亚麻酸、亚纳酸等一定是巴马老人长寿的原因之一。


人文艺术,民乡风情

巴马境内居住着瑶、壮、汉、仫佬、毛南等12个民族同胞,民俗民风淳朴,共同创造历史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清代时皇帝钦授予巴马长寿老人不少寿匾,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赐赠邓诚才寿匾“惟仁者寿”、清同治八年(1869年)赐赠杨润魁寿匾“春圃烟霞”、清同治三年(1864年)赐赠黄宏慕寿匾“寿比岗陵”等。在巴马民间,有补粮、备棺、赐寿匾赠寿联、送寿等传统习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调研实践小组先后来到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旅游景区,巴磐屯长寿村源头附近村庄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当地为宣传推广长寿之乡积极推进建设“合作社-集团-个体”等多方面旅游行业创新经营模式。调研小组深入考察发现,小镇除了滋补身体的诸多草药外售之外,贩卖石雕,沉香木小铺也是镇上多数当地人开的店铺之一。在石雕中最为闻名的是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世石雕。小店里陈放着许多形态多样,琳琅满目的石制工艺品,除了人们常见的石榴石手链,玛瑙,水晶等种类,调研小组还发现了源于广西大山上的“猪肉石“雕刻出来的“五花肉“等肉类栩栩如生,则象征着富贵,吉祥,喜庆,天天有肉,年年有余(鱼)丰衣足食,家肥屋润等寓意的“猪肉石”。“猪肉石”也被世人称为“富贵肉”,未加工的“猪肉石 ”和平常大家所见的五花肉外形极为相似。经石雕店老板介绍,店中雕得生动的两只”乌龟”所用石头极其罕见,调研小组成员看后十分喜欢并带回收藏。


民族节日

祝著节是分布在巴马、都安、大化等地的瑶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瑶传统节日。到每一年的农历5月28日开幕,连续三天进行举办。祝著节的庆祝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以打铜鼓、祭拜密洛陀为主题,通过唱始祖歌使本民族不忘记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祝著节当天,家家户户杀鸡宰羊,拿出好酒宴请亲朋好友。举办这一节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展现瑶族悠久的历史和原生态的文化。


民族风情

传颂于民间的“送寿歌”“劝孝歌”“祝寿联”以及巴马人间世代言传身教的敬老习俗等等,无不彰显巴马悠久丰厚的长寿文化底蕴。“巴马的长寿文化不仅体现在可见的物质形态中,更体现在本体的起居、生活、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体现在“和合”、孝道的传统美德和“五低二高”呈现出哲理性、地域性、传承性、共享性等诸种特征,是中华民族长寿文化一支重要的瑰宝。


巴马的百岁老人,往往作息健康,生活简朴,勤于锻炼,坚持劳作,更难得的是心态平和,乐观慈祥。调研实践小组在走访同时与多位百岁老人交流沟通,同样也收获了许多丰富和难得的经历。离开调研村民家中时也感受到了来自本地居民的热情好客和最真挚的问候。或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才是巴马老人长寿的秘诀。